Exposing Dongguk University: Racialized Sexual Violence, Institutional Betrayal, and Alleged Public Funds Fraud (2016–2025)

申门事件:东国大学如何利用美国法律,却无视其价值观

2007年,东国大学 因一场丑闻登上国际头条,这起事件后来被称为 “申门事件” 。事件中心人物是 申正娥 ,她于 2005 年被聘为艺术史教授,但后来被揭发其所持的耶鲁大学博士学位为伪造

尽管校内曾有质疑,东国大学仍然推进了她的聘用。关键在于,学校收到了一份来自耶鲁大学的传真确认函 ,确认了申的学历资质——后来被证明是误发。2007年事件再度引发关注时,耶鲁大学起初否认发送过此传真,随后承认确为失误,并正式道歉。

面对名誉危机,东国大学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了5,000 万美元的名誉侵权诉讼 。学校称,耶鲁的失误损害了其争取政府资助、校友捐赠,以及设立法学院计划 的能力 1

但法院驳回了诉讼。2013年,美国第二巡回上诉法院裁定东国大学未能证明耶鲁存在实际恶意或该行为与其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此无需承担责任 2


从法律责任到制度责任

这起事件清楚表明:东国大学非常了解美国法律制度的运作方式 。它深知:

然而,十多年后的今天,东国大学再次面临审视——这次并非因为伪造学历,而是因其在性骚扰风险、性别平等与制度透明度方面的缺失


令人担忧的结构性风险:电影教育中的性骚扰漏洞

截至目前,东国大学存在如下问题:

这一切都令人深感忧虑。美国《Title IX》法案自 1972 年颁布,明确规定:在校学生不得因性别遭受歧视,包括教授或相关方的性骚扰、胁迫或滥用行为。


双重标准的体现

东国大学曾在名誉和资金面临威胁时 ,选择诉诸美国法律寻求保护。

但现在,当美国价值观 (如性别平等、防骚扰机制与学生安全保障 )与其制度管理息息相关时,该校却选择沉默

这不仅是忽视,更是一种选择性伦理


讽刺:当年的声誉危机 vs. 现在的真正危机

在起诉耶鲁大学的诉讼中,东国声称“申门事件”导致其声誉受损,影响其吸引捐赠与发展新项目的能力

而今天,东国大学却故意回避面对其校园中性骚扰的结构性制度漏洞 ——而这些漏洞带来的法律与声誉风险,远远超过当年的学历造假

它当年所担心的名誉损害,是假设性的;
而现在所面对的 reputational fallout,是真实的、全球性的
而这一次,他们将无法再把责任推给他人。


现在是重新确认核心价值观的时刻

随着这场国际维权运动不断升温,东国大学必须认真思考:

“申门事件”的本意,应是从制度失败中汲取教训

如果东国大学继续逃避改革,那么现实将说明一切:
他们什么也没学到。


📎 延伸阅读